食品機械加工業及年糕機制造回顧
糧食的生產和加工業的發展以及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業及年糕機制造的沉浮體現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歷史進程。 計劃經濟給糧食加工機械制造業打上了歷史烙印,至今較多食品加工機械制造企業及年糕機制造規模小、
技術分散、開發能力弱、產品單一、成套能力差,效率低。幾十年來,我國的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業及年糕機的發展經歷了三大階段。
20 世紀 70 年代,
原糧食部工業司和糧科院組織了碾米設備選、定型工作。 通過這一項工作,使得我國的碾米機械水平大為提高,當時已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在東南亞已處領先地位。 我國的礱谷機得益于全國選定型工作,至今仍不失為同類產品中的優選技術。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開始,
陸續引進了數百套國外先進的面粉加工、碾米加工、飼料加工等成套設備和技術,原商業部連續組織了“七五”、“八五” 食品加工機械成套設備和技術的消化吸收攻關項目。 通過長達近 10 年的消化吸收攻關工作, 全面提高了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及年糕機制造水平,縮短了食品加工機械和國際水平的差距,推動了技術進步,促進了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工業的發展。 一些大型成套化、規;洜I的企業不負眾望,向同行展示了在技術水平提高,設備質量保證,售后服務完善諸方面的優特點。
這些企業的發展速度遠比同行業其他廠家高,并在同行業中享有一定的聲譽。但技術含量高的面粉加工機械制造行業至今沒有出現掌握成套設備和技術的民族工業企業。
20 世紀 90 年代,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業如同其它機械行業一樣逐步走向市場。 特別是自 1998 年,隨著原國內貿易部的解體,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業及年糕機制造失去了歸口管理的政府部門。 原來習慣于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許多國營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廠因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經濟體制, 紛紛陷入困境,在國有企業改制的過程中,大部分通過管理層承包或整體出售,成了集體、個體所有制的企業。
在老廠走向衰落時,一些原國營廠的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干創辦了民營企業。 憑借老廠的人才資源、技術力量和品牌優勢,加上民營企業的靈活機制,發展很快,仍保持了老廠原先在行業內的定點設備的生產領先地位。 特別是一些有膽識的民營廠領導注重科研投入,吸納科技人員、與科研院所合作、重獎發明創新、增加科技投入,花費重金引進先進機械加工設備及年糕機,大大提高了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及年糕機制造質量, 逐步向成套化、規;洜I方向發展,努力創造和打造客戶信任的名牌產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民族食品加工機械制造企業面對強大的國外競爭對手正努力奮斗,從簡單到完善,從零散到集約,開展行業內的技術升級和組織整合,已初步形成了具備相當規模的生產和研發能力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一些龍頭企業已成為擁有數控車床、數控加工中心、 激光切割機和噴涂流水線等先進設備和加工手段,具有數字化裝備的現代化食品機械生產基地,產品質量得到了迅速提高。 現在,中國糧油食品加工所需的設備基本實現了自給,從國外引進的數量和規模日趨縮小。 民族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及年糕機制造已有了值得客戶信任的名牌產品,依賴進口設備的時期將逐步成為歷史。
峰翔|年糕機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