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食品加工機械(年糕機)制造業差距(調研參考)
1、技術裝備水平及實力差距
食品加工機械(年糕機)產品在設計水平與制造工藝方面還達不到國外相應水平;在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能力上,仿制產品多,自主創新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
不少企業自己沒有加工力量, 采取外協加工再進行組裝來生產設備,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20世紀后期由于缺乏行業管理,大多數產品沒有統一標準可依,設備造型落后,外觀粗糙,穩定性和可靠性差,工藝性能低、能耗高,無故障時間和使用壽命短。
大多數國內民族食品加工機械(年糕機)制造企業只能生產一兩個品種的機械,廠與廠之間合作不夠,沒有一個具有能完整生產面粉生產線能力的企業,甚至沒有能提供磨粉機、清粉機、高方篩三大主機的廠家。
使用國產設備的面粉廠車間中的設備五彩繽紛。 試車時,有的多達一二十個廠家的技術人員參加調試,工藝設計單位和眾多的廠家參加調試的人員溝通協商不暢,調試工作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國外公司提供的是包括工藝設計的完整配套生產線,設備質量有保障,車間整齊有序,工藝成熟可靠。試車時,技術人員配合默契,調試工作效率高,一次性完成調試任務。
2、品牌意識的差異
國內食品加工機械(年糕機)制造業除了幾個知名企業比較注重創建和保護自己的品牌外,不少中小型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廠家為了追求利益,一味仿造,為爭訂單互相壓價競爭,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際關系的拓展和公關上,缺少品牌意識。
由于銷售價格低,利潤低薄,又形成企業無力負擔售后服務工作,售后服務的欠缺使得國內的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產品在用戶心目中一直擺脫不了低檔地位,使得我國國內的食品加工機械(年糕機)制造產品不能和國外品牌同等產品處于平等競爭地位。
導致整個行業經濟效益下降,技術水平難于提高,逐步喪失市場競爭力。
3、經營觀念方面的差距
早期我國糧機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大都是從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走出來的,缺乏市場經濟下的經營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歷,很多人還在以從前計劃經濟時代的工作方式來對待現今的市場競爭體制。
我國很多企業不是以產品質量取勝,而是靠關系促銷,銷售人員把時間和精力消耗在酒桌公關上。 而跨國公司經營策略的是,提供上百頁內容詳盡的合同,首先贏得客戶的信任;再以高質量食品機械(年糕機)產品和可靠的技術、完善的售后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樣的競爭結果必然是,技術含量高的利潤豐厚的市場都被國外大公司奪標。
峰翔機械|只為生產一臺好的年糕機